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一塊紅布掉下.一個崔健降生


《崔健.超越那一天3D》是一個很特別的觀影體驗,立體的崔健呈現在觀眾眼前,全片滲有八十年代的風土人情,再加入了一些故事性的,但最重要的是北京交響樂團與崔健的融合。然而,崔健並不是用來看的,真正的作用是他的歌聲如何帶觀眾回到火紅火熱的年代。無疑這是一部「粉絲電影」,為崔健輕狂,真的不過份。我記得在港產片《表姐你好野》中,飾演梁家輝父親的林蛟唱著《一無所有》,於是鄭大姐(鄭裕玲飾)就說「終於唱首我們的作品」。崔健的歌曲是代表那個年代的中國,他的音樂中內藏著男人的柔情,朝朝暮暮的思念之情。同時對於我們這些年青人來說,他的音樂有著啟發與啟蒙的作用。 
   
   這不是一篇影評,這是很直觀的感受。正如上一段所說,各有擁護,但在視覺上影片並不是特別的出色,3D技術只是取巧而已。且看,國外的演唱會錄像也有採用到3D技術,也不是特別新鮮的事情。對於觀眾來說,主菜不是視覺上的,而是聽覺上的。崔健說:「交響樂是一把刀子,而搖滾樂也是一把刀子」。崔健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藝術家,他的突破帶領著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於是後來在八、九十年代開始有許巍、田震、鄭鈞,把二十多年前與現在的比較,恐怕是比不下的。那些歌至今仍是在唱著,而今日的歌恐怕失去了時代的味道,變得庸俗,離不開愛情,少了漂泊、也少了滄桑。 
   
   崔健的音樂路走得不容易,從1986年的《一無所有》再到三年後才有機會出碟,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而他的歌曲裡很有「紅色的色彩」,描寫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實況,比如說在是次演唱會中演唱的《農村包圍城市》、《紅旗下的蛋》,對國家的未來有希望之外,也批判了城市人對農民工的態度。城裡的人不可一世,自恃多讀幾年書就看不起他人。從這些歌詞中可以看到崔健是有人文關愛的,同時他是受到老毛的思想影響。 
   
   稱得上是演唱會,自不免在短短不到八十分鐘內選一些為人熟悉的歌,特別是他的經典作。例如是開山之作《一無所有》、描寫男女之情的《一塊紅布》、對心愛姑娘朝朝暮暮的《花房姑娘》還有在電影《中國合伙人》出現過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這都是崔健的代表作,讓人如痴如醉。有時候,有些人需要懷緬過去,也需要借鑒過去。今天的中國樂壇太多選秀明星,然而又沒有一個誰讓人牢牢的記住,崔健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傳奇。至少,他敢說話。 
   
   他是《一無所有》的《假行憎》,從南走到北,帶著一把《刀子》與《一塊紅布》,走過《農村包圍城市》,帶著《寬容》,與《花房姑娘》生了《紅旗下的蛋》,太陽爬上來,再繼續《出走》,這就是他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香港版與內地版沒有大分別,同樣是刪減了《最後一槍》,深怕的是政治上的問題。要講到個人比較喜愛的選曲,就要講到《出走》、《一塊紅布》與《花房姑娘》,《出走》是在路上的一些感覺,回家之情很深。崔健的音樂路也帶著這種色彩,不斷的出走,不斷的重新再來,這帶著堅持,同時也帶著了遊子之情。《一塊紅布》與《花房姑娘》是很卑微的,「我獨自走過你身旁 並沒有大多話要對你講」,「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蒙住了雙眼也蒙住了天」。少男少女的單思之情,有點浪漫,又若得若無,朝著大海的方向,來得高尚。《一塊紅布》裡的患得患失,愛情使人忘記了沒地方住,都是往心裡去的,一個大男人如此浪漫,如此的卑微,作為少女也被他迷倒了,哈哈。 
   
   不用質疑與計較太多,看這部片的票價難免比平時看的更貴,但是十分值得的。一個時代,一個大叔,穿梭著八十年代,憶苦思甜,認識八十年代,既是感恩而豐盛,那是悲喜交集的過去,那是歷史的見證。我愛搖滾,我更愛崔健。 
   
  文/Dorothy

崔健--《出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