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自挖墳墓的電影節


坊間每月都舉辦各類電影節,有康文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的、還有些NGO團體與藝術團體主辦的,在香港根本就不缺看電影的機會,再加上有時候有些院線會自推與策劃電影節。關於香港亞洲電影節協會,的確是有話不吐不快,既然是有心要辦一個電影節,非關到最後關頭才把資料上載到網上,事前的準備功夫做得其差,只是在Facebook上通報,但實際上在網站與印刷書刊上並沒有準備。且看國際電影節協會每年的一大盛事,香港國際電影節時例必準時印好書刊,至少這幾年一直都是首天就成功索取,人家的電影節有二百多套選片,規模是比香港亞洲電影節大一倍。

                           

對香港亞洲電影節的態度是既愛且恨,愛是在於對選片方面的,一來選的是某些亞洲地區、曯目的電影,影展的電影未必會全然在香港上正場,一錯過了恐怕就要花費時間去找尋,而且影展的作用是先睹為快。可惜的是售票與資料上屢屢出錯,首先是開售開幕與閉幕電影時的手續費問題,第二是為何星期日開售,星期四到戲院依然沒有書刊?照道理把書刊的PDF放上網,即是可以印刷吧,為何工作效率如此低?某些電影節,如華語紀錄片節人手也不多,但人家依然是可以如期的印刷。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觀眾有心留意影展的資訊,對於老一輩的影迷,他們依靠的始終是實體的書刊。始終上網看是有點不方便,有書「揸」手的感覺則會不一樣,影迷就是愛那種「揭書」的感覺。

如今,影展的效率與前期工作做得如此低劣,在眾多「選擇」下,很有可能被一些觀眾「隨時叮走」,此舉可謂是自挖墳墓。即使選片再如何的「得人心」,也會影響到影展的整體觀感。最致命的不是今年的錯失,而是為何這兩年都是這樣?真是需要檢討再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