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亞洲電影節的態度是既愛且恨,愛是在於對選片方面的,一來選的是某些亞洲地區、曯目的電影,影展的電影未必會全然在香港上正場,一錯過了恐怕就要花費時間去找尋,而且影展的作用是先睹為快。可惜的是售票與資料上屢屢出錯,首先是開售開幕與閉幕電影時的手續費問題,第二是為何星期日開售,星期四到戲院依然沒有書刊?照道理把書刊的PDF放上網,即是可以印刷吧,為何工作效率如此低?某些電影節,如華語紀錄片節人手也不多,但人家依然是可以如期的印刷。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觀眾有心留意影展的資訊,對於老一輩的影迷,他們依靠的始終是實體的書刊。始終上網看是有點不方便,有書「揸」手的感覺則會不一樣,影迷就是愛那種「揭書」的感覺。
如今,影展的效率與前期工作做得如此低劣,在眾多「選擇」下,很有可能被一些觀眾「隨時叮走」,此舉可謂是自挖墳墓。即使選片再如何的「得人心」,也會影響到影展的整體觀感。最致命的不是今年的錯失,而是為何這兩年都是這樣?真是需要檢討再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