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狂舞派》教會我們的事


從小到大,總會被人問到「我的志願」,真的,這個問題就幼稚園開始問,問到大學畢業也總是有人問。然後,彷彿過了某個年紀之後就覺得所謂的夢想離自己太遠,但心裡總是會問自己,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夢想或許會屈服於現實,但至少有能力的話,追,不是問題。早前九優狀元放棄高薪厚職當巴士司機,被外界的人認為是「可惜」,在香港夢想也變得與金錢掛鉤。一眾為人父母的門前輕嘆,自己的子女為何不是他人。夢想變得世俗化、功利化、同時也是一眾父母在人前對子女的消費,為了晒命、為了面子,強迫子女,甚至看到父母出手介入子女的選擇。夢想,很遙遠、很實際、有些人留下了遺憾,有些人卻千辛萬苦的一步一步實現。在今時今日,對於「夢想」的消費實在很多,有不少的青少年都視去「工作假期」為「夢想」的指標,彷彿那是人間天堂。結果,有些人不到兩個月就回港了,辛苦是最主要的原因。有很多人出發找尋自己的夢想,成為大眾消費為主流「夢想」的東西。就連友儕間都一直在恥笑他人的取向與選擇,例如你不應該做XXX,你應該做XXX,彷似家長一般。香港人的夢想是奢侈、是廉價的、有很多的批評,但不是在你成功或失敗時批評,是在你連想都未想好之時就批評。然後,又有些社會人士走出來叫年輕人要有創意、又有些人說不要好高騖遠,特別是那些的人力顧問,一竹桿打沉了一船後生仔。

 
《狂舞派》在此時此刻面世,是一個鼓勵,不想太過於稱讚這部電影,要講的有太多影迷講過。想講的不是這部電影的好壞,講的是當中的精神與香港價值。戲中的阿花喜愛跳舞,但父母不接納。進到大學加入舞蹈社,繼續她的興趣。大學校園裡充滿朝氣活力,學生至少是做著正經事,培養興趣是正途的,總好過他們做不法份子。不知道戲裡的阿花將來出了社會後會怎樣,但當她長大了,不論是會取笑自己還是繼續,那種滋味將會是五味紛陳的。

 
現今社會太多人只懂空口講白話,信奉「中環價值」,丟棄人文精神。然而,《狂舞派》即使是有不足之處,它卻留下了堅持、初生之犢的稚嫩、青年人的夢與想,這都是不用質疑,也不難怪大部份的人為這部電影說上幾番的好話。的確,近幾年香港有股「後生仔就是原罪」的想法,年青人參與街頭抗爭被中年人罵成「廢青」,地鐵上不讓座就被拍攝上網公審。天啊,為何香港的年輕人那麼可悲?看到《狂舞派》,無論是戲裡戲外的堅持,去到盡,都是值得支持的。有很多人都只顧自己的利益,自大狂妄,卻不花半點心機看別人的優點,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套落別人的身上,這才是真正對夢想、對興趣的扼殺。現實生活中就連一些學藝術的人也是這樣,欠缺對他人的尊重,這是那些中年人有什麼分別?

 
追夢,或者會「一失足成萬骨枯」,但至少問問自己「為了夢想,可以去到幾盡?」無論結果如何,總算是無怨無悔,沒有留下遺憾吧。


《狂舞派》主題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