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所監製的電影《美好2012》短片作品中,協會邀請兩岸三地與韓國的導演用影像拍下他們心中的香港。每位導演自有他們的特色,作為香 港代表的許鞍華洗不去她自身的優勢,再次以女性的身體政治與寫實的例子作電影的內容。在前作《得閒炒飯》裡許導早已加入同志群體(LGBT)作為電影的題 材,當中可見許導是有接觸過真正的同志群體,感覺到她為電影的熱心,而兩位女主角更嘗試飾演女同的角色,配角的萬綺雯與谷祖琳的關係更是幾可亂真,模仿女 同志的相似度沒有八成也有七成。而電影當中更出現參與同志運動的社運人士,使電影更有一定的說服力。
承接前作《得閒炒飯》對同志社群的關心,曾經在同志遊行獲得彩虹大使稱號的她又豈只只得一套作品。在《我的路》裡頭探討的是跨性別人士在手術前的心理轉 變,家庭角色的轉變。一直以來跨性別的議題在主流電影裡是較少出現的,特別在傳統的華人社會,同志對於跨性人的態度更是有分別,一方面未必接受對方的身 份,另一方面會感覺怪異。跨性人承受的可能是雙重的歧視,異性戀人士與同性戀的人士均不接受他們,所以他們是少數中的少數。
跨性人的議題最近幾年在香港社會也略有爭議,事緣是變性人W在手術後希望與愛侶共諧連理,可惜給政府以天生為男性不能與男性結婚的理由拒絕。W上訴至法 院,但始終未能成功爭取一紙婚書。在香港,變性前要做約三年的評估,再由全港唯一一位整形外科醫生操刀才能夠換性。社會上對變性人的歧視仍然猶在,包括在 工作上,生活上,對性別的概念是無知的。事實上跨性別人士也有分幾種,一種是外表與衣著上的變裝,另一種的手術後的整形。在美國就有一個著名的跨性別AV 男優名叫BUCK ANGEL,他擁有男性的樣貌與聲線,甚至是做了上身的整形手術移除胸部,但他的下身依然是擁有女體。曾經在英國有跨性人術後為男性後竟然能懷孕的事例發 生。關於對性別的印象從傳統的刻版從性器官分辨早已不及時宜。醫學界甚至是提倡身份認同,皆因女體中的男性,男性也有女性陰柔的一面。外國有些賣衣服的品 牌更開始售賣男女合宜的服裝。在外國更有些家長避免小孩太早被性別定型,故遲遲不告訴孩子是那一個性別,好讓孩子自我尋找。今時今日,性別不再是只有男與 女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自己是什麼。
帶著對跨性人議題的關心與尊重,電影人選擇這個議題代表香港是適切的。一方面透過影像傳播香港是個多元化,包容的社會,另一方面電影人認為電影有可塑性。 影人希望是以女性的角度探討性別的可能性,故此選擇了用兩個女性的身份,第一個是吳鎮宇飾演的跨性別人士,第二個是飾演她太太的梁琤。
電影一開始是在市區的唐樓拍攝,本是中產的周國才與太太分居,搬到區內的房子居住。她穿上絲襪,塗上眼影,打扮嫵媚,身材玲瓏,手術前的日子他要開始習慣 成為她,用女性的聲線,打扮女人,她再不是他,而是變做一個女人。一切的生活都是練習與學習,她要做到不做作,深怕別人會懷疑。街上的人未必會明白她,只 有她的朋友,一群的同道中人才明白她此刻的苦處。一種手術前的恐懼之外更有對家庭的負擔,她早已成婚並育有一子,而他在此刻卻成女子。不論是她身邊的人感 到壓力外,而她自己也有一定的顧忌。在工作上,同事也未必習慣她的打扮,只有怪異,甚至作為上司的她不受歡迎,與人增加一重隔閡。影片中的周國才是孤獨 的,為了「做自己」她所建立犧牲了家庭,幸好在朋友的幫助與關愛下,她有朋友為她建立的家庭。她們互相鼓勵與支持,珍惜與理解。
梁琤的角色是重要的,她代表的是傳統又帶點無知的女人,與普通人一樣梁琤在影片中對家庭是忠心不二,她照顧兒子同時也愛丈夫。當她發現丈夫有「不妥」時, 當下她是瀕臨崩潰,既是憤怒又是好奇。她似乎是未能懂得愛這個枕邊人,同時是對愛情感到無力。像是有種重要的東西在生活中溜走一樣。導演安排兩個女人的角 色作出對比與角色之間的衝突是相當有驚喜的,到最後梁琤是有種不捨但多是體諒,可見出兩個人之間是有一種既有的感情存在。
兩個不同的女人帶出的是一個是真女人,另一個是不完整的女人。同時,她們是屬於同一個家庭,導演在二十分鐘的短片無法安排整個戲劇的脈絡,只有在內容上 「留白」與鋪墊伏線。手術後梁琤出現在吳鎮宇的身邊,代表的是她們的家還會存在,但一定會有所改變。這方面需要觀者的想像。
欣賞許鞍華這部短片,除了佩服吳鎮宇的堂堂大男子漢形象被徹底的收服外,還欣賞導演安排真正的跨性人參與演出,在角色當中做回自己。難得有跨性人可以走出 來為她們的少數中的少數做一些事,導演給予她們的是勇氣與自信。還有的是筆者希望日後導演可以在這部短片後拍一套有關跨性人心路歷程的長片,更徹底的呈現 她們在換性手術前與手術後的轉變。能夠做到電影的反映真實的功能。
寫於2012年5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