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翩娜.包殊:遠方的你很好嗎﹖


在影片結束之時,翩娜在鏡頭前擺出揮手的姿勢,彷似要我們投入到她的世界當中。她說:「舞吧、舞吧,不然我們會迷失。」 (Dance,Dance,otherwise we are lost)城市當代舞蹈團連續三年的跳格舞蹈錄像節都分別選材了有關翩娜的作品,雖不太認識舞蹈藝術,但這位一代大師倒是讓人尊敬。特別是她對舞蹈藝術有 著她的看法,她的執著。她就是靜靜地觀察,有時是觀察她的舞者,有時是觀察身邊的事物,她就是停不了觀察。直到死前,她一直都在為她的舞蹈而奔走,她的生 命並不只屬於她自己,而是真正的屬於舞蹈。最初認識翩娜包殊是從艾慕杜華的電影《對她說》裡頭,在電影開始之時翩娜在跳《穆勒咖啡館》內的一段舞,整套電 影的舞蹈部份有翩娜的影子。第一次進電影院看舞蹈錄像正是給了《青春交際場》,接下來,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上年看了雲溫達斯為紀念故友而拍的《翩娜》,今 年再看李雅諾的《與翩娜有約》,感覺上是一個完滿的終結。電影節也不能每年重推同一個藝術家,有意思的止於三次就足矣,對個人來說這系列的觀影獲益良多, 甚為感動。
  
   如果說《青春交際場》(註一) 是青春的見證,那是無可口非的。片中的翩娜只是作為一個監督,選拔年輕人成為她的舞者,能夠參與這個計劃的年青人並不代表全都可以上台表演。而翩娜坐在一 旁,抽著煙指導著他們。《交際場》是成人舞,年青人未必有閱歷明白成人世界中的引誘、出賣、複雜的感情關係。然而,計劃卻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大師,正所謂 三生有幸,就是這種。翩娜對他們的態度其實也十分嚴格,但從中孩子發現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體會失敗,勇於嘗試。而雲溫達斯的《翩娜》看的不只是拍攝的 3D技術,而是看翩娜包殊的創作歷程,從舞台上的擺設、裝置到舞者的衣服與舞步,這一切都是大工程。比如說《水月》中舞台的水源裝置,猶記得第三十九屆香 港藝術節時烏帕塔舞蹈劇場來港演出《康乃馨》,台上滿是八千枝花兒,就可見當中的認真之處。
  
   無論是《青春交際場》還是《翩娜》雖然都是有關這一位大師,但都不是正面的進入她的世界,而是側面的描述,透過鏡頭的拍攝證明她的出現。而《與翩娜有約》 雖然是片長短短,但可見導演李雅諾的用心與為觀眾解開翩娜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直覺上感覺翩娜是個很害羞的人,在影片中她提到曾幾何時學過一種民族舞, 而她希望有一天能走上舞台表演一番,但最後她卻說或者是從舞台後為自己而舞。
  
   整套的《與翩娜有約》中翩娜所說的話算不上多,多是一些在舞蹈中剪輯的錄像。還有的就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例如到咖啡店、逛逛公園。她對舞蹈有熱切的 追求,而有一幕問到她的舞者會不會因排練而感到枯燥時,她說會有這樣的感覺,但很快就會重新的投入裡頭,怕的是「換人」。在她的團隊裡追求的盡量做到要 求,而不是得過且過。她的認真、對藝術的投入、熱情是相當感染到她身邊的人,但她的內心世界、孤獨感很多時候要她獨自一人承受。
  
   在閒暇時,翩娜最愛走到馬廐。她走到一頭白馬面前,跳起舞來,雙手擺動,其實她是希望馬兒與她一起跳,跳的不是「盛裝舞步」,而是她希望讓馬兒配合她的動 作。但馬始終是有獸性,初初的時候未必明白,但往後看到馬兒看著翩娜,她一路閉著眼睛,享受其中。而此刻馬兒與翩娜形成了一種無形的交流,她撫摸著馬兒, 他明白她是沒有惡意。兩者之中建立了信任,由此可以看到翩娜有她「可愛」的一面,也有她與馬之間的感情。
  
   除非看過早三十年前左右的舞蹈錄像,否則近十多二十年的作品中很難看到翩娜一展身手。而在影片中有機會看到她久違的舞姿,她想像出一片天空,有時她是一隻 鳥,有時她是一尾魚,在她的舞蹈中有時會模仿一些動物。在臨近影片完結的時候,攝影機對著只有她與導演的房間。翩娜對著鏡子隨意的起舞,她是那麼的自在、 溫婉,時而向上伸展,時而沉到地下,在自己的天空裡豁然的起舞。她的舞蹈,如今只能從錄像中找到,但真正的精神卻從舞蹈中傳遞給我們,就是舞蹈可以抗拒黑 暗。
  
  
   翩娜,遠方的你,好嗎?願你在天國也可以跳舞,活得快樂。
  
  文/Dorothy




  
  註一:《青春交際場》的影碟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百X匯電影中心的影碟版,另一個是HXV內有售的外國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